精准扶贫·山东武警在行动丨雨后扶贫路,温暖如初虹
“今年村里的油桃又丰收了!”
裹挟风雨的乌云尚未散去,武警临沂支队扶贫工作组一行便赶赴扶贫目标——蒙阴县张家楼村。
支队工作组一行人刚下车便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,村支书李太军更是迫不及待地向我们分享丰收的喜悦。
\\\
1
扶贫先扶志
授人以渔才是真扶贫
张家楼村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山区腹地位置,属于典型库区村,立地条件差,山地多,耕地少,土地贫瘠,严重制约农业发展。
2017年,武警临沂支队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,了解到张家楼村实际情况后,他们主动靠上去,与贫困村“手拉手,结对子”,帮助老区人民共同开垦“脱贫路”。
扶贫先扶志,致富先志富。捐钱、送物,解决村民“面子”上的困难很容易,但如何把张家楼村“根子”上的穷拔出来,才是官兵们决定破解的真正难题。既然要扶贫,就要严格按照精准扶贫、科学扶贫、定点扶贫的要求,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,把张家楼村迟滞的发展扶起来。
如何能保证完成扶贫工作任务,对得起村民们的信任,支队决定还是要“勤”字当头:勤考察、勤研究、勤协调。
张家楼村临近山东省第二大人工湖——云蒙湖(原名:岸堤水库,作为临沂市的水源地,当地村民无法依靠水产养殖业增收)又因地势原因,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少之又少。
经过支队专项调研组实地考察的结果,锁定了以核桃、油桃为主的产业基地建设方案,并积极协调农业局等专业单位,为村民定制专项种植方案,支队积极捐植3000余棵核桃树及油桃树,在张家楼村建立起“双桃”产业基地,为贫困村筑牢发展之根,实现了产业发展、精准脱贫和集体增收的共赢局面。
2
风雨挡不住帮扶情
路远更显得军民亲
老伴卧病在床,两个儿子都已过世,86岁的张大爷还在苦苦支撑着家里的生活。当支队长唐国和政委黄清国等一行人来到张大爷中,不禁握住老人的手说:“武警官兵都是你的亲人,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及时告诉我们。”
当地村民见到武警官兵时,脸上流露着喜悦与感激,而张家楼村的村民也是支队官兵一直牵挂在心上的人。
“贫困老人如今的生活来源靠什么?”“村里还有多少户困难家庭?”这是每次来“探亲”都要问到的问题。听到困难家庭的数量日益减少,官兵们揪紧的心才能稍稍放缓。
“您的血压属正常,回去以后还要注意多加休息,调养好身体。”
支队卫生队队长方宏带领医护队伍正在为张家楼村村民做定期检查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村民们的身体健康更是支队帮扶的重要内容。
“每次老人们都会问我下次什么时候来。”从2017年5月起,武警临沂支队开始送医进村,定时、定点为村民展开医疗服务,深受村民欢迎。
在开展此次实地帮扶工作之前,支队已经研究决定帮助张家楼村建设监控安防设施,提升村庄安全系数;支持通信网络建设,为学生在线学习及农产品线上销售扩宽道路。
来时的风雨,无法阻挡扶贫援建的脚步,路途的遥远,才显得官兵对人民的牵挂是那么的深沉与真切。
3
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
“沂蒙精神”传承永不变
八百里沂蒙,一片红色沃土。沂蒙革命老区的拥军情怀发于硝烟,溶于血脉。革命战争年代,120余万人拥军支前,10万余名革命烈士英勇牺牲,村村有烈士,家家有红嫂。
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,沂蒙人民创造了“爱党爱军、开拓奋进、艰苦创业、无私奉献”的“沂蒙精神”。我军也在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不断发展壮大。
但老区人民受自然条件的制约,导致经济发展滞后,生活水平低下。我们作为人民子弟兵,要将“沂蒙精神”根植于血脉中,为老区人民“脱贫摘帽”奉献自己的力量。
沂蒙人民谱写了爱党拥军的真情传奇,我们更要用扶贫帮困的实际行动表达对人民的无限热爱。
\\\
前行的道路难免因风雨而泥泞
拥军的情与爱民的心
却如初虹一般温暖人心
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
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
我们必定
一往无前、所向披靡!
END
(本文为山东武警原创文章,转载请联系授权)
总监制:周显喆
监 制:李庆领 王宜海
主 编:杨一鸣
编 辑:陈杉杉 石 江
校 对:杨 洋 李飞跃
投稿邮箱:sdwj_new@163.com
小编微信:love1396722561